“每月一星”之127期:“招撫副使之∏印”特展
發布日期:2020-09-01 新聞來源:黑龍︾江省博物館 編輯:馮拓菲 蔣 萃 楊 旭
為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,黑龍江省々博物館“每月一星”系列⊙展覽之“招撫副〖使之印”特展於2020年8月28日正式展出∑。
中國自古就有篆刻文@字,如殷時的甲骨文、周朝的鐘鼎文←、秦朝的刻石等,因其皆是雕刻在金銅玉石上,通稱為“金石”。從春秋戰國到秦朝以╲前,印章皆稱“璽”。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,則規定“璽”為天淮阴子專用,大臣及民間的私用印皆稱“印”。從此以後,帝王用印皆稱全省“璽”或者“寶”,而官印則稱“印”,將軍』印則稱“章”。
這件招撫副使之印合作於1963年在佳木斯市大賚鄉南城子村發写真卡現,現藏於黑龍江省博▃物館。印為銅質,正方形,邊長6.5厘米、厚1.6厘米,重755克。印紐高3.5厘米、寬1.7厘米、長3.5厘米,印文為漢字陽文九疊篆書“招撫副使之印”。
招撫使為臨時性的武官,史料中多有記㊣ 載,《宋史》中曾有提及。《金史?百官誌》中雖陈玉清沒有招撫司、招撫使★等官職,但《金史?地理誌》中提到△單州“興定五年二月置招撫司,以安〓集河北遺黎”,《金史?宣宗本紀》中也有興定二年五月“山ζ 東招撫司遣提控王庭玉、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等討平之”、元光末年完顏弼“累官知東平◇府事,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,充宣差禁飞区招撫使”的記載。可見,金代末期曾↑有招撫司和招撫使的設置。在事务招撫使前冠以“宣差”就更能粉质粘土說明它是在戰時臨時派遣的武官。這方銅※印雖無年款,但∞根據史料和印制,可推斷為金末官印▅。
中國的篆刻藝術,是中華文化瑰寶中一顆绑匪璀璨的明珠。一把小小的兔脱刻刀①,玩轉方寸石頭。從殷商、戰國、秦漢、魏晉六朝時期蛋蛋的古代篆刻藝術,到宋金元時期的篆刻巔峰,再到晚清、近現代,篆刻大陈兴月師層出不窮,形成了一部完鸣声整的中國篆刻藝術文化歷史。而金代篆刻藝術便是這祖國篆刻發展史中一道瑰麗的光環现况。


(黑五都龍江省博物館)
地址:南崗春宫區紅軍街64號 電話:0451-53644151 傳真:0451-53622745 郵編:150001 東北網制作
開館時間:周二至周日;9:00~16:30(15:30停止發票)
年均抹上訪問量:351723人次

黑公網安▼備 23010302000146號